Thursday, January 13, 2011
黃昏未晚
在書店翻閱彭麗君的《黃昏未晚》,這本論97後香港電影的書談香港電影在回歸後需走向沒落,但仍展現很強的生命力。有點失望地,這本書雖以陳果開頭,又有一章特別提到黃精甫的電影,但對獨立電影卻只略略帶過。
其實97後香港商業電影奄奄一息,剩下的掙扎求全還來不及,更遑論有很大創意,再加上往往要以合拍片的方式拍攝,題材受到很大限制。反觀獨立電影對另類的素材如男女同性戀、有別主流的男女/家庭關係、政治以至表達手法都具有多面性,充份表現出香港電影人的創意和活力。
我得先表明黃精甫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我對他沒惡感,但我肯定若他繼續拍如《我愛水龍頭》及《唐狗北京狗》般的獨立作品而沒有拍過千萬成本的商業電影,無論他的影像有多「視覺過剩」、表達的家庭關係有多離經叛道,他也不會值得被彭教授提起。我在這兒必需作另一利益伸報:我十分敬重我的前論文導師彭麗君,我這樣說只是想指出這種看電影的態度是多麼深入民心,以至專門研究香港電影的專家也不能倖免:就是覺得獨立電影不是「真正」的電影--除非能獲得A)外國影展的肯定或B)導演受商業電影羅致。一般人只視獨立電影為一種習作、個人實驗、或是邁向商業電影的跳板,而忽略獨立電影本身的價值與貢獻。
97後香港除了本地商業電影萎縮外也面對映院數量減少、放映電影種類越來越單一的問題。以前我們有幾間藝術影院放映另類作品,在97後都逐一消失,現在基本上只有一間做獨市生意,但放映的電影卻往往是一般主流片,只有其中一兩間院放映藝術電影,而本地獨立電影的放映空間也變得越來越陜窄。作為獨立意電影人,要抗衡這趨勢,首先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被動地期望自己的電影會被賞識、發掘,而應主動掌握話語權與觀眾、讀者交流。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