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台灣之旅(二)


第二晚的討論請了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鄭智偉,他們最近出了一本叫《彩虹熟年巴士》的書,是一本老年同志的口述歷史。我略為翻閱了幾頁,覺得很有意思,「老」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對迷戀青春的男同志而言更加是個重要課題。跟鄭智偉談起這書,原來他們花了四年才寫成,而寫完後還繼續和這些老年同志保持聯絡,定期為他們安排活動。反觀很多香港和外地的紀錄片製作人,在拍片時跟被訪者關係密切,但事後往往不顧而去。

鄭又提到我們討論會舉辦的場地紅樓的歷史,原來那兒曾幾何時是色情片戲院,是個有名的同志漁塘,而戲院旁的街市公廁也是不少同志搵食的地方,但一般遊人走進紅樓看那些簡介,這段歷史是完全被埋沒的,因為當權者應為這是不光彩的、羞恥的。

出版如《彩虹熟年巴士》這樣的書和我拍同志片一樣,都有一種社會使命,就是發掘一些被排擠在主流之外的故事,因為若我們不去說這些故事,是不會有其他人為我們發聲的!

Monday, December 27, 2010

台灣之旅(一)


這一次去台灣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活動是表面上最「失敗」的映前座談會。第一天安排我跟一位同志枚師對談,席中只有一位觀眾,於是我索性只談我感興趣的話題,我就向這位曾恕敏枚師請教他如何處理他的信仰和性取向之間的衝突。

曾枚師說他初中開始接觸教會,但一直沒有提到性方面的議題,一直到了神學院時才察覺到自己的性取向和一些聖經的內容有違背,他感到十分困擾,開始懷疑自己的性取向不是神所喜悅。後來他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獨自禱告,第一二天都沒有什麼感應,一直到第三天他很清楚地聽到一把聲音告訴他,「不管你是怎麼樣的人,我都愛你,所以我揀選你,要你成為我的百姓,要你成為幫我傳福音的人」。於是我問枚師為何他那麼肯定那是上帝的聲音而非他自己的意念,他說他那時候已對教會十分灰心,莫說要當傳道人,連是否繼續當基督徒都很懷疑,所以他沒可能跟自己說這樣的話。

我本來還想說,但你仍然選擇去這個地方祈禱與神對話,已表示你其實並不想放棄基督教,但轉念一想,其實信仰是很個人的事,我無從知道他當時的狀態,而他選擇相信神,並把這信仰在他生命中實踐,本身已是一種神蹟。我們當中沒幾個能像保羅般被上帝的一道光擊倒在地弄盲,上帝在我們生命裡的發聲往往微弱而彷彿,我們只能憑著信念一步一步摸著石子過河,並相信終有一天可到達彼岸。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Speechless Update


Saw the first rough cut of Speechless. At over 2 hours, there's still a lot of room to cut around the bad performances, of which there are quite a few. Fortunately all the lead actors--Thomas, Yung Yung, Gao and Jiang are alright. Even Thomas' Putonghua is not as terrible as I had feared. At this point all I can say is that it's not a disaster. Is it any good, though? Well,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work ahead.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同志追愛電影三連駭:3P聖誕ALL夜

文/但唐謨

" rel="lightbox">

耶誕假期就要到了,基督教盛行的歐美,大家耶誕節回家團聚;台灣基督教並非多數,卻選擇在耶誕節狂歡,真有趣。今年耶誕節或許可以另類些,參加 《3P聖誕 ALL夜》,去西門町連看三部同志片,從午夜看到日出,看完正好吃耶誕早餐。這種好玩的電影儀式,自從多年前的《醫院風雲》之後就沒再出現過了,不過現在 機會來了。這三部片是由香港獨立影片機構「影意志」發行,「影意志」專門發行以香港及華人導演作品為主的非主流獨立電影,其中同志電影佔了很大的份量,有 點像美國的Strand Releasing。《3P聖誕ALL夜》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讓我們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三部片有兩部是導演鍾德勝德作品,我以前曾經在某個喜愛中老年同志的香港朋友家看過一部鍾導演的前作《心灰》(1999),也見識到導演對於男同 志青少年獨特的觀察省思,《只愛陌生人》和《愛到盡》兩片的主題同樣是關於男同志的成長,但是卻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只愛陌生人》的主角Eric 是個十多歲的同志少年,本來住在香港有自己的生活,卻被父母「騙」到加拿大。這小子雖然不甘願,但是也很厲害,馬上混進了當地的同志生活圈,也找到了固炮 (一個大叔);但是他在家庭、學校(主流社區)當中,他的性傾向還是讓他難自處……。

《只愛陌生人》描述了一個少年同志的自我追尋,身處異地加拿大,他面對的不只是自己的性傾向,他還必須在異地漂泊的狀態下,面對國族、認同、以及華 人社區的世代的問題。電影中他有兩次的「叛逃」,第一次他想企圖回香港,顯然他對於加拿大並沒有認同感;第二次跟著一位他喜歡的中國少年,幫助他「偷渡」 到美國,最後卻被放鳥。其實還有一次更大的「叛逃」,就是他在上教堂的途中突然拒絕上教堂,然後跑到gay書店認識了固炮大叔。這個身形纖細的少年自我追 尋過程中不但果決、做事不遲疑、敢愛、而且……勇於背叛。年輕演員李亭漁有著亞裔男子優美的臉部線條,雖然清秀,但是非常勇敢剛毅,也塑造了一種同志電影 中的少年叛逆英雄。

" rel="lightbox">

鍾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愛到盡》的主角Ming年紀較大,22歲。電影開始他釣人回家,母親回家撞見之後大怒,然後我們看到了很不可思議的母子互摑的 畫面,接下來,傷心的母親就跳樓了……這真是我看過最驚人的同志電影開場之一 。Ming是一個年輕的帥哥,他本來可以當個天之驕子,但是母親的事件卻改變了一切。他一方面和自私保守的男友交往;另一面卻賣身賺錢,而且沒有任何「道 德」顧慮。《愛到盡》也是一個同性戀男子追求愛情的歷史。他的兩種生活風貌,或許也反應了香港社會的兩種同志現象,即沈溺在性愛藥物中的「新潮」同志;和 那種有經濟實力卻對妖異的同志文化感到不屑的保守同性戀。這部片的後半段非常感人,Ming在勒戒所(一個基督教的「更生」團體,跟地獄一樣恐怖的地方) 認識了一個互相照顧的男生(異男),Ming在他的身上得到了一種他在同志圈中無法尋獲的真誠感情,一種發自人性良善面,超越同性戀異性戀的真情,但是這 異男卻有自我毀滅傾向的。《只》和《愛》的兩個同志主人翁都有英雄色彩,他們的追求愛的過程都彷彿是一場冒險,他們都承擔了很大的生命之重,而且,他們的 生命才剛剛開始一點點而已……。

" rel="lightbox">

第三部電影《姣妹日記》的導演李孟熙大家應該都很熟了。女主角是個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亞裔俏妞,一個年輕版本的Samantha Jones,她酷愛打炮,到處睡人,每睡了一個男人就要用手機拍下照片,記錄他的年齡、種族、屌長屌寬,然後像收集球卡那樣歸檔,可以想像她的檔案室一定 非常壯觀。她覺得自己只是個「有著男性道德觀的婊子」。其實,她的性濫交,以及她的男人偏好,根本就跟gay一模一樣,當然她還一定要有一個也是到處睡人 的「 好姊妹」(一個拉丁帥gay)。然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得從幾百個性伴侶中找尋誰是孩子的爹……這部「異女電影」的預設觀眾群顯然是男同志,因為這個 異女實在太「gay」了,大家太容易把自己投射到她的身上,跟著她一起找尋真愛。很有趣的一點:根據女主角的性愛檔案,她的韓裔炮友老二最大(10寸), 而另外兩個炮友(拉丁裔和白人)只有6寸。雖然這只是個小笑點,但是卻很惡作劇地顛覆了亞洲人老二比較小的刻板印象……怎樣,不行嗎?

我不知道這三部片和耶誕節有何關連,但是三部片中都提到些基督教和耶穌,除了《只》片中的小男生拒上教堂跑去釣男人;《愛》片中的基督教勒戒所中, 受勒戒的成員被要求做荒謬的禱告;而《姣》片中,兩個好姊妹為了再度獲得貞節,跑去教會參加一個莫名其妙的「貞操重生禮」。這三部片選擇在耶誕節連放,很 耐人尋味。如果你要連看三部,看完的時候應該是早上天快亮的時候了,氣溫會很冷,記得帶外套圍巾和帽子,感覺會更像過耶誕節。

3P Anyone?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Regrets, regrets...


Back from China for over a week now. Been so busy that there is no time to blog.

Looking at the footage, there is so much I could have done better, and yet there were so many things beyond my control.

Like this scene with the kids. Let's just say their acting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But what can I do? There was no time to rehearse them. I didn't even meet them until the day of the shoot. And they're all wearing their best clothes, but they're supposed to be ordinary village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