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 2007

情長同志


感謝同學Janet送這本書給我,因為此書的封面實在太嚇人,我見到是絕對不會買的,哈哈!

書內有很多十分有趣的人物,我特別喜歡結過婚的Swing和他前妻和兒子的那段,充滿無奈和辛酸。另外六十多歲的施魅力的故事也很特別,尤其說到以前在大笪地看賣藝時被男人攪,又和住板間房的鄰居哥哥仔有一段情等,現在聽起來很有歷史意義,原來以前的同志是這樣生活的。

看這書時我不斷思巧這一類書的意義,除了紀錄歷史外,是否應有闊一點的含意?我是說,己現在已是二十一世紀,我們怎麼還是活在(或當自己活在)黑暗中,彷彿有一本白紙黑字的書證明自己存在過便覺得已經很empowering,功德圓滿了。或者再說清楚一點:這本書是沒有主題的,垃垃什什,有變性人有學生有離婚男人有情侶有單身有基督教有天主教,看完了之後不會覺得它advocate什麼,只是放了十二篇訪問出來,你get到什麼便是什麼。

再看被訪者的年齡與教育分佈:十二個個案中有五個是正在念大學的學生,其中兩個還是文化研究學生,一半人是二十多歲,兩個三十多,一個五十多,一個六十多,很不representative,給人的感覺是順手湊夠十二個人來做訪問,沒有make過effort去做些資料搜集,決定成本書的方向,需要些什麼樣的故事,想帶出什麼message等。

還有一樣很annoying的是訪問的段落中間,訪問者不斷加入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有些很無厘頭,像這一句「雖然校內常有低年級女同學主動上前要求認識小曹,但小曹都未曾對自己的性取向有所動搖」--彷彿性取向是一種需要堅守的信念。另外在變性人Lenny的自白中間,又不斷加插《木蘭辭》,硬把代父從軍與變性劃上等號,十分攪笑,做訪問的都是文化研究的同學,難道沒聽過要 let the subaltern speak?

1 comment:

SleepyKiki said...

hahaha i do love ur last two paragraphs.